效果很好的魔术流程!不需要任何手法,记忆量也很小。
一、刘谦的两次表演
(一)在台湾“综艺大哥大”节目上的表演(2009-01-03)
下面放的是B站的链接,视频的前5分钟是本文的魔术效果。
(二)在安徽卫视“周日我最大”节目上的表演(2009-03-15)
下面放的也是B站的链接,视频的04:50到10:00是本文的魔术效果。链接已精准空降04:50,点击播放即可。
(三)两次表演的异同
一般来说,魔术师不能把同一个魔术表演两次。不过,当年刘谦在台湾和安徽辗转录制综艺,刚好留下了同一个魔术流程两次表演的珍贵影响,可供我们对比研究。
正如刘谦在B站的“魔术学院”中所倡导的那样,本文并非意在“解密”,而是希望探讨魔术背后的思想,并考虑到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诸多细节问题,进行可操作的流程教学。
首先可以肯定,刘谦的这个魔术效果并非Derren Brown那一类读心术,而是一种预言效果。也就是说,魔术师并不需要使用任何真正的心理学技巧。
如果对比两次表演,可以看到一些关键的相同之处:
- 魔术师都首先尝试猜测嘉宾想的日期的奇偶性(而且猜对了,但这并不重要),然后拿出本子;
- 魔术师使用的日历本都是周历本,即本子摊开的时候能同时看到七天;
- 扑克牌是由魔术师展示出来的,且都没有给嘉宾检查。
以上每一个细节都是重要的,而且是你用正常速度播放视频时就可以注意到的细节。当然,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:
- 在台湾的表演中,信封是从本子的封面取出的;而在安徽的表演中,信封是从本子的封底取出的。
关注以上四个细节,你是否可以想到这个魔术效果的原理?
二、不确定性的艺术
友情提示:如果不想破坏魔术效果带来的神奇体验,接下来的内容请不要继续阅读。
魔术效果的神奇之处在于:看似不确定的多种可能性,为何能精准预言?因此,魔术原理的核心目的也就是:给确定的结果赋予表面上的不确定性。
这里用到的魔术思想,可以概括为奇偶性、周期性与多重结局。
(一)奇偶性与周期性
显然,给365天分配52张扑克牌(不包括大小王),本来就一定会有重复的牌。不过,有些牌重复得更为频繁。是哪些牌呢?
从魔术效果上来说,安徽卫视的那次表演不是非常完美,原因主要有两个。第一个原因是,嘉宾在翻日历时,一开始翻错了,于是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11月13日以后四周的内容:
- 11月9日-15日:♦4 ♥8 ♣6 ♣Q ♦5 ♠4 ♣7
- 11月16日-22日:♥6 ♦4 ♣9 ♣6 ♠J ♦5 ♥A
- 11月23日-29日:♣7 ♥J ♦4 ♠9 ♣6 ♥2 ♦5
- 11月30日-12月6日:♣K ♣7 ♦3 ♦4 ♥10 ♣6 ♠A
如果我们单独挑出10、12、14、……这些偶数日期的牌,会发现它们确实是随机的:♥8 ♣Q ♠4 ♥6 ♣9 ♠J ♥A ♥J ♠9 ♥2 ♣K ♦3 ♥10 ♠A。
然而,如果我们挑出9、11、13、……这些奇数日期的牌,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四张牌的周期:♦4 ♣6 ♦5 ♣7。
周期性和奇偶性的结合是这里的第一个关键。如果没有奇偶性,只有周期性,即每四天循环出现 ♦4 ♣6 ♦5 ♣7 四张牌,那么观众一定能轻易看出规律。加入了杂乱的偶数日期的牌,会让整个序列显得更加随机,而且可以保证每周七天的牌各不相同。这就是这个魔术最好用周历本的原因。观众摊开本子,直观地看到这一周是七张各不相同的牌,这对于说服观众相信牌的随机性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好的魔术流程没有多余动作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刘谦每次都尝试猜测嘉宾想的日期的奇偶性。毫无疑问,魔术师需要准备好两本日历本:一本是奇数日期的牌呈周期、偶数日期的牌随机分布;另一本是偶数日期的牌呈周期、奇数日期的牌随机分布。
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错误引导(misdirection),在观众看来,魔术师猜测日期的奇偶是为了展示“读心”技能,然而对于魔术师来说,猜对还是猜错一点都不重要,真正重要的是答案。刘谦的视频已经示范了猜对的流程。如果猜错,魔术师也完全可以用合适的话术继续下去。比如:
真的吗?看来我们之间的默契还不太够。不过没关系,我们可能需要它的帮助(掏出本子)……
当然这只是一种很普通的说法,在具体场景下,你可以随机应变,用更合适的话术替代。
之后,就可以根据嘉宾想的日期的奇偶性,掏出对应的本子。
(二)多重结局(multiple-out)的智慧
多重结局(multiple-out)或许是魔术思想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。简单来说,多重结局是指,魔术师为这个魔术设计了几种不同的结局,但不会提前告诉观众。魔术师根据观众的选择,选定其中一种结局展示出来,而在观众看来,这个结局似乎是自然而然的、唯一确定的。
对于刚才我们看到的魔术效果来说,显然魔术师应该设计4种结局。
从两次表演的对比中,我们几乎可以确定,刘谦采用的是一种比较直白的多重结局方法:本子的封面和封底各有一个信封,每个信封里有一张双面牌。魔术师根据观众的选择确定展示哪个信封,然后决定从哪一面把牌倒出来。这样就构成了四种结局。
当然,一定要清楚地记得哪两张牌在封面、哪两张牌在封底,以及双面牌的哪一面对着的是信封正面。
为什么认为刘谦使用了双面牌?因为魔术师会在魔术原理和魔术效果之间权衡。回顾两次表演,刘谦都是让观众取出信封,但选择自己打开信封;展示牌面之后,也都没有给观众展示牌背。如果魔术师能够把牌背展示出来,或者干脆让观众拿牌,那么整个魔术的效果显然会更好、更干净。之所以刘谦没有采用这种流程,大概率是不得已而为之,为了魔术原理而牺牲了魔术效果。
最后,记得及时没收扑克牌和本子,销毁证据。
三、细节
至此,魔术的原理已经非常清晰,然而这离实践尚有距离。我们必须考虑表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和需要注意的细节。
(一)绝对不能出错的地方
人无完人,大师也会出错。有些地方出错,可以用经验和机智弥补,而有些地方出错则无可挽回。在这个魔术中,有两个地方是绝对不能出错的。
第一个地方是取本子。如果你拿错了本子,那么几乎无可挽回。最常见的问题是魔术师记错了哪本是奇数日期、哪本是偶数日期。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很简单:不要记错就是了。
然而,更容易忽视的一种情况是观众说错了奇偶。你可能会觉得,观众说错,魔术师有什么办法?然而魔术师可以主动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概率。如果观众说错了,这不是观众的问题,而是魔术师的问题。因为这说明你没有给观众足够清晰明确的引导。万一观众一时口误,怎么办?万一观众说的是月份的奇偶而不是日期的奇偶,怎么办?这确实不是魔术师的问题,但是你不可能表演到一半能突然说:
欸,你记的日期是11月12日?可是你刚才明明说你的日期是奇数!(掏出另一本本子)这样,我们换一本本子吧!
你必须把这种可能性扼杀在摇篮里。让我们看看刘谦在台湾表演时是如何和观众对话的:
让我先来感受一下……我要你不断地想着那一天发生的事情。好,然后接下来把你的精神集中在日期上面,月份不要管它,日期就好。好,我来感觉一下……有一点感觉……日期是单数吗?
刘谦在安徽的表演几乎也说了同样的话,视频里有,这里不再重复。在这个绝对不能出错的环节,魔术师必须用非常清晰的话语引导观众给出正确的答案,并且排除可能的误会(例如“月份不要管它,日期就好”)。
为了更便于观众理解,你可以说“单数”“双数”,而不是“奇数”“偶数”。
第二个不能出错的地方是选结局,也就是拿牌。如果你拿错了牌,那也几乎无可挽回。当然,如果只是记错了双面牌哪面朝上,还有一定挽回余地。比如可以一手持牌、另一只手弹一下牌,然后快速翻面,展示出正确的牌面。这只是无奈之举,临时变牌还是会对整个预言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。
避免这种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记错。整个魔术唯一需要你记忆的就是本子的位置和四张牌的位置(你甚至不用计算几月几号对应哪张牌,因为观众会读出日期对应的牌),这已经非常非常轻松了。
(二)特殊日期
也许有人会问,如果遇到有些月份的31号或2月29号怎么办?但这并不需要什么特殊处理,按顺序排下去就好。如果31日是 ♦4,下个月的1日继续设定为 ♣6 即可。
其实,♦4 ♣6 ♦5 ♣7 这个周期的内部顺序也没必要一模一样。甚至四张牌不形成周期也没关系。说到底,在奇数日期的本子上,你只需要保证所有的奇数日期都是 ♦4 ♣6 ♦5 ♣7 的其中一张就行。结合魔术原理,这一点很容易理解。
(三)随机牌不随机
在之前对奇数本子的分析中,我们知道,偶数日期的牌是随机的。然而,偶数日期的牌可能也不完全随机。假作真时真亦假。为了给观众造成随机的印象,有时伪随机比真随机效果更好。
我们从刘谦在安徽的表演中看到的偶数日期扑克牌序列是:♥8 ♣Q ♠4 ♥6 ♣9 ♠J ♥A ♥J ♠9 ♥2 ♣K ♦3 ♥10 ♠A。这里有14张牌,其中有6张红桃,4张黑桃,而草花和方片分别只有3张和1张。其中的原因或许是,刘谦选择的奇数日期扑克牌是两张方片、两张草花。为了平衡整本日历的花色分布,偶数日期牌应当是红桃和黑桃为主。
当然,♦4 ♣6 ♦5 ♣7 这个序列也可以换成你喜欢的牌。与此同时,随机牌的花色比例也可以相应调整,保持整本日历的花色平衡。
(四)不要剧透
多重结局魔术的关键在于,不要让观众提前知道结局。因此,在你知道观众的牌之前,不要以任何方式暗示日历本的封面或封底有任何特别的东西。
四、变体与优化
如果仔细推敲,刘谦两次表演的流程,在细节上其实还可以稍稍优化。
(一)一种优化的流程
前文提到,刘谦安徽卫视的那次表演不是非常完美,原因有两个,第一个原因是暴露了太多本子里的内容。这里继续讨论第二个原因。在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,嘉宾有两次灵魂拷问。第一次是在刘谦展示扑克牌的时候,嘉宾说了一句:
当事人亲自翻吧……
第二次是在魔术结束之后,嘉宾又说了一句:
那里面还有没有别的信封?
面对这两次灵魂拷问,刘谦的应对非常粗暴,但很合适——当作没听见。
如果嘉宾对魔术原理的猜想是错的,那么魔术师刚好可以顺势让嘉宾检查道具;然而嘉宾恰恰都说对了,这个时候沉默就是最好的应对策略。
当然,这个魔术流程或许可以进一步优化,不仅能允许嘉宾亲自翻牌,还可以消除“本子里有其他信封”的质疑。
下面的流程变体是我的一个设想,仅供参考。
- 在魔术的最开始,拿出一张“预言牌”,放在桌上,并讲一段预言相关的故事。预言牌可以是任何样式,比如狼人杀中的预言家牌、塔罗牌大阿尔卡纳的魔术师牌、自己手写的“预言”卡片等等。
- 然后拿出一副扑克牌,从牌盒里取出牌叠,拿着这叠牌告诉观众:“一般的魔术师表演扑克魔术,都需要像这样拿着扑克牌表演,但我们今天要用不同的方式,我不需要它……(把牌叠和牌盒放到一边)我现在需要你做一件事情。在你一生当中,最重要的一个日子,……”
- 之后就是猜奇偶、拿出本子、解释本子的内容、问观众心里想的日期、找日期对应的牌。
- 最后是四种完全不同的结局:
- 如果观众的牌是 ♦4:让观众从本子的封面取出信封,查看信封里的牌,是普通的 ♦4,不是双面牌。观众可以检查本子,本子里确实没有别的信封。
- 如果观众的牌是 ♣6:“我刚才说过,今天的表演,我全程不需要碰这副扑克牌,现在请你拿起这叠牌,正面朝上把它展开在桌上……完美!所有的牌都是正面,只有一张牌是背面朝上……你刚才选的牌是什么?♣6,好,请你翻开这张背面朝上的牌……”
- 如果观众的牌是 ♦5:“我刚才说过,今天的表演,我全程不需要碰扑克牌和牌盒。现在请你拿起牌盒,摇一摇……没错,刚才我取出这副牌的时候,有一张牌留在了牌盒里。……你刚才选的牌是什么?♦5,完美,请你拿出牌盒里的牌……”
- 如果观众的牌是 ♣7:“我一开始就说过,(指着桌上的预言牌)这是一张‘预言牌’。作为一张‘预言牌’,它其实早就预料到了现在发生的一切……你刚才选的牌是什么?♣7 是吗?好,让我们看看它的表现,请你翻开这张‘预言牌’……”观众把预言牌翻到背面,正是 ♣7。
后三种结局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,可以根据效果反推。
具体的牌面和顺序完全可以根据你的喜好设计。
(二)非对称性与多重结局
为什么嘉宾会质疑本子里有其他信封?或许和人的思维习惯有关。
人往往会对对称性非常敏感。当你说封底夹着一个信封的时候,观众很容易想到,封面是不是也夹着一个信封?类似地,当你只展示牌的正面时,观众也容易怀疑,背面是不是另一张牌?
上面的这个优化方案正是反其道而行之,考虑用非对称性来完善多重结局的效果。信封里装的牌、牌叠里的反面牌、牌盒里留的牌、预言牌背后粘的牌,这是四种非常不同的结局,两两之间都是不对称的。观众如果只看到其中一种结局,很难想到其他的结局。
(三)连日历本都不用碰?
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设计更舒适的流程。如果在办公室、教室、书房这样的场景中,甚至可以不碰日历本,就完成这个魔术。你可以把两本日历本光明正大地放在桌上,和其他的书报、文具放在一起。起初,不要提及关于日历本的任何事情,等确定观众心里想的日期的奇偶之后,再指定观众拿起其中一本。
同样地,为了非对称性,两本本子的大小、颜色、品牌、样式等特征也最好有所区别,避免观众联想。两本本子最好放得远一点,但不要放在明显对称的位置。
(四)“扮猪吃老虎”的魔术师
当你全程都可以不碰牌、不碰本子完成魔术的时候,整个效果看起来非常完美。然而,过于完美却可能造成新的问题。观众想不明白你是怎么完成预言的,这时,他们很可能会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日历本的内容上,仔细检查里面记录的牌会不会有什么规律。这可能是你不想看到的。
为了避免这种情况,魔术师不妨适当地卖一些破绽,欲擒故纵,拿捏观众的心理。比如,在观众快要拿出牌的时候假装慌张制造紧张氛围;或者在观众从本子的封面拿信封的时候,刻意强调“不是封底,是封面”,引诱观众怀疑封底也有信封。先制造怀疑,再打消怀疑。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心理错误引导。